中欧关系在高层引领下走向更成熟阶段——重新凝聚共识,重塑合作模式.pdf

2024-06-11 13:56
中欧关系在高层引领下走向更成熟阶段——重新凝聚共识,重塑合作模式.pdf

1第1期(总第36期)中欧关系在高层引领下走向更成熟阶段—重新凝聚共识,重塑合作模式2024年第1期(总第36期)REPORT01第1期(总第36期)中欧关系在高层引领下走向更成熟阶段—重新凝聚共识,重塑合作模式石岩a5月5日至10日,习近平主席出访法国、匈牙利、塞尔维亚欧洲三国,成果丰硕,反响积极,举世瞩目,为促进地缘政治稳定、推动经济合作注入了新动力和信心,再次彰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和气派。习主席今年首访目的地选择欧洲,将去年以来的中欧高层互动推向新高潮,中欧关系也在历经考验后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两大力量重新凝聚共识,重塑合作模式,在多极化趋势下趋于建立更为成熟、稳健的的双边关系。一、中欧关系经历考验中欧关系在过去几年历经曲折,甚至一度跌入低谷。这些挑战有来自中欧之间的变化,也有来自中欧之外的影响因素。从中欧之间来看,竞争面上升T?&{.?C+?fY? @中国经过多年高速增长,与欧洲实力对比更趋平衡,却带来欧洲心态上的失衡。中国出口竞争优势越来越在中高端制造业特别是新能源产业形成对欧洲的竞争。从2013年中欧光伏产品贸易摩擦,到十年后2023年欧盟启动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中欧之间制造业的竞争已从产品竞争升级为产业链竞争。欧盟不断提高贸易和投资壁垒,选择以保护主义来应对竞争。欧盟委员会完善了贸易防御工具箱(TDI),包括反倾销、反补贴、投资审查、出口管制、强迫劳动法案、外国补贴条例、国际采购工具法案a石岩,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02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报告以及“反胁迫”工具法案,并一度与美国、日本等在WTO联手就所谓“市场扭曲”问题向中国施压。尽管中欧两大经济体仍有很强互补性,但竞争面上升影响了欧洲心态。同时,经贸议题被政治化也对中欧互信造成切实伤害。“公平竞争”问题被扭曲为“武器化的相互依存”认知、“制度性对手”定位和“去风险”政策。欧盟内出现价值观凌驾于经济利益之上的倾向,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成为议题挂钩的牺牲品。从中欧外部来看,逆全球化趋势削弱了欧盟的贸易自由化立场。但更重要的是,大国博弈和地缘政治因素对中欧合作与互信造成较严重冲击。一是美国推行对华全面竞争政策,在高技术领域实施“脱钩断链”,游说欧洲联手对华出口管制,建立技术领域的“小院高墙”,禁止使用华为5G设备,施压荷兰限制对华出售光刻机。中美关系恶化加速了欧盟对华认知负面化及其内部对华政策的分化。二是乌克兰危机爆发,欧洲安全架构濒于崩塌,中欧在危机根源、中俄关系、经济制裁等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二、高层互访引领中欧关系持续回暖自2023年以来,中欧高层访问逐渐恢复,中欧关系呈现回暖趋势。法国总统马克龙、比利时首相德克罗、荷兰首相吕特、德国总理朔尔茨先后访华,受到中方热情接待,并达成重要共识和具体可见的合作成果。法德两大国调整对华态度,领导人积极开展对华外交,对推动欧洲回归对华务实外交起到重要作用。法国方面,尽管其贸易政策理念在欧盟内部较为偏向保护主义,中法经贸规模尚不如中德,但法国追求政治大国地位,美英在澳潜艇等问题上排斥法国,使其一直以来在西方阵营中具有的独立性增强,马克龙总统一直主张欧洲战略自主,呼吁建设“主权欧洲”。因此,03第1期(总第36期)基于法国国家利益和欧洲一体化前景的战略考量,法国对华政策受美影响相对较小,表现出更多自主性。去年4月,马克龙访华受到中国国家领导人的高规格接待,为中法关系开启新篇章,也体现了中法两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对独立自主外交传统的坚持和传承。德国方面,相比默克尔时期,朔尔茨领导的“交通灯”三党执政联盟受到更多意识形态因素和地缘政治因素干扰,一度偏离务实理性的对华政策。但在乌克兰危机持续、能源转型困境和经济增长乏力的多重压力下,朔尔茨总理决心将对华外交主导权从绿党外长手中重新收回,回归对华务实外交重新进入德国对外关系的优先议程。朔尔茨总理于4月14日至16日对中国进行整整三天的访问,是其自2021年12月上任以来外访行程时间最长的一次,可见其对维护和加强中德经贸合作的重视。尽管内外消极因素仍在考验中欧关系,价值观和地缘政治安全认知仍是双方分歧所在,但互补性和互利共赢的本质是推动中欧关系砥砺前行的根本驱动力,多极化世界和多边主义是中欧对国际秩序的共同愿景,推进全球治理议程而非聚焦大国对抗,才是中欧两大稳定力量的责任担当。欧洲大国领导人在疫情后与中国领导人之间的积极互动,为中欧关系回暖和习近平主席访欧奠定了良好基础。三、访欧成果丰硕,意义重大习近平主席此次访欧,正值中法建交六十周年,受到外界高度关注,其政治意义非同凡响。习主席在同马克龙总统会谈时指出,要“打造新时期互信稳定、守正创新、担当作为的中法关系。”习主席强调,中法关系60年珍贵历程,将使我们更好思考如何开启下一个60年。双方要坚持独立自主,共同防止“新冷战”或阵营对抗;要坚持相互理解,共同促进多彩世界的和谐共处;要坚持高瞻远瞩,共同推04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报告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反对“脱钩断链”。面对各方面挑战,中法两国在分歧与摩擦中重新凝聚共识,重塑合作模式,推动中欧回归务实外交,以更成熟理性的心态来面对挑战,寻求机遇与合作。中欧关系在新的战略认知下正摸索进入新阶段。习主席此访具有三个重要背景。一是地缘政治冲突多发,地区和平稳定面临挑战;二是中美关系暂时趋稳,但美国仍在推行对华战略竞争和“脱钩断链”,且大选临近更增加不确定性,世界仍面临阵营化、两极化风险;三是逆全球化趋势与保护主义仍是经贸合作和全球经济增长的阻力。在这三大挑战中,中国和欧洲既是主要攸关方,也是能够发挥作用以扭转这些消极趋势的重要力量。因此,习主席此访不仅推动中欧关系持续回暖,在地缘政治、经贸合作和全球治理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地缘政治问题上,中法最高领导人面对面,围绕乌克兰危机和巴以冲突问题进行战略沟通,寻求共识与方案。两国就中东局势发布联合声明,共同倡议在巴黎奥运会期间全球停火止战,再次重申反对使用核武器,体现了大国对地区安全与世界和平的责任担当。中欧关系的改善,也进一步降低了各方对所谓“新冷战”的预期。在经贸合作层面,会谈成果丰富。中法双方签署了绿色发展、航空、农业食品、商务和人文领域近20项合作文件;中塞聚焦共建“一带一路”、绿色转型和数字经济,签署了相关合作文件;中匈在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农业、投融资、能源和人文交流等诸多领域共签署了18份合作文件。绿色转型、数字经济和人文交流是中欧合作的内在需求和驱动,也为全球经贸合作提供了信心。此外,关于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习主席正本清源地指出:“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做出巨大贡献。不论是从比较优势还是全球市场需求角度看,都不存在所谓05第1期(总第36期)‘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在全球治理议程上,中法两国进一步凝聚共识、夯实合作基础,双方合作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拓展至人工智能领域。具体包括,发布人工智能联合声明与全球治理、生物多样性与海洋合作联合声明。两国在2023年4月7日发布的《中法联合声明》共识基础上,就人工智能技术

点击免费阅读完整报告
© 2017-2023 上海俟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1702741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10551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APP
在线客服
收起